中国矿产网 - 矿产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行业动态 | 企业动态 | 市场分析 | 技术中心 | 政策法规 | 营销知识 | 营销技巧 | 经营管理 | 储量方法 | 储量检测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储量检测 > 西方下一个关键矿产危机:冶炼厂集体“熄火”,中国成最大赢家?
N.biz | 商业搜索

西方下一个关键矿产危机:冶炼厂集体“熄火”,中国成最大赢家?

信息来源:kuangchan.biz   时间: 2025-08-05  浏览次数:120

  来源:云儿大宗杂谈坊冶炼环节正成为中国主导定价的新杠杆

  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潮中,“关键矿产”被各国政府高举为战略资源。但就在上游矿山备受关注之际,一个更隐蔽、却更紧迫的危机正悄然酝酿:西方国家的冶炼能力正在加速萎缩。

  今日路透社一篇深度报道引发行业震动:《Metals smelting is the West‘s next critical minerals crisis》(金属冶炼正成为西方下一个关键矿产危机)。作为曾多年活跃于金属国际贸易一线的行业人,我对这一判断深有共鸣——今天的文章,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背后的真相。

  (图片素材来源:自媒体)

  一、冶炼厂集体“熄火”——危机蔓延全球

  过去两年,许多国家的冶炼厂被迫关停或转入“care and maintenance”(维护保养)状态:

  

  • 纳米比亚:铜冶炼厂暂停运营。

  •   菲律宾:铜冶炼厂陷入停摆。

  •   澳大利亚:

    •   Glencore(嘉能可)的 Mount Isa 铜冶炼厂 面临关闭;

    •   Nyrstar 的 铅锌冶炼厂 遭遇经营压力;

    •   Rio Tinto(力拓)的 Tomago 铝冶炼厂 同样陷入困境。

  这些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全球冶炼业“系统性衰退”的缩影。

  二、中国强势扩产,全球“卷王”实至名归

  冶炼厂为何陷入困局?根本原因,是中国加工产能的迅猛扩张?

  

  • 中国目前生产全球约 60% 的初级铝,以及约 50% 的精炼锌。

  •   在印尼,中国企业通过中资主导项目,快速整合镍矿-冶炼-合金全产业链。

  •   最新趋势是,中国一些冶炼厂甚至以“零处理费(TC/RC)”抢原矿——彻底击溃市场价格体系。

  这场产能战背后,是多年累积的资本投入、政策扶持与全球布局。

  三、冶炼,不只是“下游”,更是“战略咽喉”

  许多人误以为“冶炼只是粗加工”,但事实恰恰相反:

  冶炼能力,才是很多战略性金属真正的“命门”。

  

  • 金属

  •   资源丰富程度

  •   冶炼难度

  •   用途领域

  •   

      多为副产

      高污染、高技术门槛

      军工、阻燃剂、半导体

  •   

      铝土矿副产

      高精度提纯

      光电子、芯片

  •   

      铜矿副产

      工艺复杂

      太阳能电池、红外探测

  这些金属的“供应安全”,往往取决于谁掌握冶炼,而不是谁拥有矿山。

  四、电价、政策与环保——西方冶炼厂为何撑不下去?

  电价高:

  

  • 西方国家电力市场化程度高,价格剧烈波动;

  •   2022 年欧洲电价曾一度飙升至中国的 3-5 倍以上。

  •   冶炼厂作为高耗能行业,首先承压。

  政策弱:

  

  • 中国给予冶炼厂各类税收减免、融资便利、出口退税、土地优待等;

  •   西方更多强调“市场优先”,缺乏明确的产业支持政策。

  环保要求严:

  

  • 西方环保门槛高,尤其对有色金属冶炼中的重金属排放控制极其严格;

  •   投资回报周期长,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低。

  五、以澳洲为例:当冶炼关停,不止是关一座厂

  以澳大利亚为例,Mount Isa 铜冶炼厂的命运成为焦点。

  嘉能可(Glencore)已经明确表示:到 2030 年,Mount Isa 可能将永久关停,甚至更早。这是昆士兰西北部铜价值链的中枢,几十年来,它支撑着十几座铜矿的运转——一旦它倒下,损失的将不只是几百个就业岗位,而是整个本地加工体系的“崩盘”。

  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类冶炼厂一旦关停,就不可能随时“再开起来”。建一个新的冶炼厂?在今天的西方国家,审批、融资、环保、社区协调、工程实施,全流程至少十年起步。

  而在这十年间,澳洲的铜怎么办?只能送去海外冶炼,也就意味着:

  

  • 附加值外流,

  •   供应链控制力下降,

  •   本地产业缺乏向下延伸的基础设施。

  “如果我们真把铜当作未来电气化战略的关键金属,那我们就必须把这些基础设施当作战略资产来看待。否则,我们就是把整个供应链的主导权拱手让人。”——这是澳洲业内专家的原话。

  六、控制矿产资源重要,但控制冶炼能力更关键

  在过去,国际社会普遍将“掌握矿产资源”视为掌控产业链的关键。但事实正在发生转变:

  

  • 比较维度

  •   矿产资源控制

  •   冶炼能力控制

  •   可替代性

      相对分散,全球多地分布

      技术壁垒高、投资周期长、污染治理难,难以替代

  •   投资与政策周期

      国家可通过政策推动勘探和采矿

      环保、能耗、审批难度大,重建周期长

  •   加工与出口增值空间

      原矿附加值低

      冶炼产品附加值高,直接连接终端产业

  •   定价权

      受全球矿商(如必和必拓、力拓)等掌控

  简言之:

  矿产资源是“粮食”,但冶炼能力是“厨房”。有矿没冶,最多只能卖“原料”;有冶无矿,反而还能靠全球采购原矿、掌控加工利润与市场定价权。

  中国在锂、铜、镍、稀土等金属上的战略正是如此:✅并不完全掌握全球矿山资源,✅ 但通过强大的冶炼与加工能力,牢牢把握住下游产业的命脉。

 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,若继续忽视冶炼环节,即使拥有矿权,也难以真正实现资源安全与产业升级。

  七、矿产重要,冶炼同样关键,产业安全不能缺口

  矿产资源是产业链的起点,冶炼能力是中枢环节——两者缺一不可。

  在过去的十年里,全球对“资源掌控”的关注更多集中在矿山和勘探,但现实正在提醒我们:只有将矿产资源与加工能力同步布局,才具备真正的产业安全与议价能力。

  以铜为例,如果本地只负责开采,而缺乏冶炼能力,铜精矿只能出口处理,附加值外流,原料受限于外部需求。而拥有完整的冶炼加工能力,不仅能提升价值链地位,更能在面对全球市场波动时拥有更多主动权与灵活性。

  冶炼不是配角,而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。

  尤其是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、制造业回流、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,这一环节将成为各国构建“关键矿产保障体系”的重点之一。

  对中国来说,完善的加工体系是近年来在全球金属市场话语权提升的重要原因。对西方国家来说,如何在环保与经济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,重建或保留必要的冶炼基础设施,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不能回避的问题。

  因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:

  未来的全球金属竞争,不仅是矿山之争,更是炉火之争;

  不仅比资源储量,更比产业韧性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矿产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